close
景點名稱:

&nbsp&nbsp&nbsp&nbsp臺中市文昌公廟&nbsp&nbsp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nbsp&nbsp&nbsp&nbsp台中市文昌公廟,位於南屯區南屯里文昌街100號。南屯區昔為平埔族巴布薩人貓霧社之獵場,清領(1684)後,漢人入墾日盛,於雍正四年(1726)即開墾有成,建立萬和宮(今萬和路一段51號,市定古蹟),供奉媽祖。又本地為昔日半線城(今彰化)至葫蘆墩街(今豐原)之中途站,以打製犁頭等農具聞名,故稱「犁頭店街」。據清道光《彰化縣志》卷五〈祀典志〉所載,清道光以前,彰化縣內共有七座文昌帝君祠,其中「一在犁頭店街,嘉慶二年,歲貢生曾玉音等捐建。」可知「犁頭店文昌祠」由歲貢曾玉音發起倡建於嘉慶二年(1797),與西螺街外之文昌祠同為彰化縣內最早建立之文昌帝君祠,為今台中地區文化之發祥地。創建之初,係由簡姓族人以其洪源一世祖簡會益與先祖南京主事簡貴信之名義捐獻基地,並由歲貢曾玉音集資,擇址於今南屯市場處建廟,命名為「犁頭店文昌祠」,即本廟創建之名。依大正13年(1924)版《宗教台帳》記載之祠會組織,有嘉慶19年 (1814)由陳日新創設「新蘭社」。嘉慶24年(1819)由張天德發起創立「騰起季」(又名文林社)。同治6年(1867)成立「崇文社」。光緒2年 (1876),由烏日區學田庄陳吉輝發起成立「大觀社」。由各社集資購置田地,其放租與收成所得,於文昌祠廂房設置鄉學,聘請地方碩儒執教,推動地方文風,培育英才。並每年在文昌祠舉行兩次鄉試,頒發膏火(學費)獎勵,促使地方人才輩出,而享有台中地區文化發祥地之盛名。而大觀社為本廟唯一僅存之祠會,每年農曆8月10日於本廟舉行祭典。乙未(1895)割讓後,台灣與澎湖成為日本殖民地。日治明治三十一年(1898)借用本廟為「犁頭店公學校」校舍,明治三十八年(1905)始遷至今南屯國小現址。文昌祠的建物格局與建地面積之考據,依日治大正年間調查之《宗教台帳》記載,已發展為坐東北朝西南,三開間正殿帶拜亭及左右兩廂房,廟前並有一堵照壁,建物共約94坪,整體佔地則約660坪,廟域堪稱宏敞。而當時所奉祀之主神,僅有梓潼帝君、朱衣帝君、魁斗君等三尊神像。&nbsp&nbsp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nbsp&nbsp&nbsp&nbsp文昌廟為清道光年間五年歲貢曾玉音與好友組成的「文蔚社」以及「文炳社」兩個文社共同籌資合建的,總面積1900坪,為一土角造古代宮殿式廟宇,奉祀文昌帝君。廟的建材以花崗岩居多,或作石板、或作石鼓,同治10年文蔚、文炳二社共同設立的的匾額「天下文明」及通往大殿的兩個瓶形側門都值得賞玩。而最特殊的是文昌廟廟門前塑造了許多可愛的動物,環繞武曲池,為古老的廟宇增添了許多活潑的氣氛。&nbsp&nbsp

景點服務電話:

&nbsp&nbsp&nbsp&nbsp886-4-23891827&nbsp&nbsp

景點地址:

&nbsp&nbsp&nbsp&nbsp臺中市408南屯區文昌街100號&nbsp&nbsp

郵遞區號:

&nbsp&nbsp&nbsp&nbsp408&nbsp&nbsp

交通資訊:

&nbsp&nbsp&nbsp&nbsp臺中客運14、34線仁友客運3、27線&nbsp&nbsp

開放時間:

&nbsp&nbsp&nbsp&nbsp6:30~20:00&nbsp&nbsp

景點位置:

&nbsp&nbsp&nbsp&nbsp位置緯度:24.13798&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位置經度:120.63861&nbsp&nbsp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所屬縣市:

&nbsp&nbsp&nbsp&nbsp台中市&nbsp&nbsp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nbsp&nbsp&nbsp&nbsp2020-06-08T01:10:40+08:00&nbsp&nbsp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20] [觀光景點資料 2020/06/11]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景點 台中市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12f Group 的頭像
    12f Group

    12f觀光資訊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