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未分類文章 (38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景點名稱:
    東嶼坪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東嶼坪嶼為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註1)的四個主要島嶼之一,位在澎湖縣望安鄉東坪村的一個島嶼,與西嶼坪嶼相鄰;東嶼坪嶼是澎湖火山熔岩最後形成的島,大約在800萬年前。 位在望安嶼南方偏東,兩島相距約10海浬,其海域擁有覆蓋率極高的珊瑚、海地生態豐富繽紛,還有未經過度開發的陸上區域,保留以玄武岩、珊瑚礁岩所建造的澎湖厝、菜宅,還有繁盛時期的洋樓建築。 島嶼從中央分成南北長型路塊,四周多為陡峭海崖,北岸有數條蜿蜒的岩脈,南岸有大片綿延的沙灘地,西岸也有一處小沙灘。 聚落主要分不在西方和西南方的凹地,南北路塊邊坡都有佔地廣闊的菜宅(註2)、梯田,形成特殊的人文景觀。目前住戶居民不多,主要產業是觀光業與漁業;島上觀光可欣賞塔仔、陸連島、青蛙石、東嶼坪嶼聚落、梯田與菜宅、玄武岩節理景觀。 塔仔,港口碼頭的一塊巨岩,貌似關公像,幾乎全為裸露玄武岩,長期受海水與風化侵蝕,使得周圍岩石呈現土黃色。 陸連島,在南方海岸可見當地稱為「四仔角」的陸連島,其中一側有著廣闊的海蝕平台,上面佈滿多種潮間帶生物。 青蛙石,由玄武岩集塊岩組成,形似青蛙蹲踞狀。 東嶼坪嶼聚落,聚落分布在島上的南區、中區、北區,房厝多為傳統閩式建築,由南到北沿著山丘避風處逆向而行。 梯田與菜宅,在東嶼坪嶼南北兩陸塊中間,為避強勁的東北季風,在這裡可看到壯觀的梯田與菜宅遺跡,可以想見昔日農耕的最佳印證。 玄武岩節理景觀,在後山可見到海蝕溝、海蝕柱、海蝕洞等多樣地質景觀;以金龍塔為中心,左側有海蝕拱門,往海望去,可見海蝕溝地形,右側有因岩漿噴發冷卻時間不同而形成的柱狀與板狀兩種節理,在底下則為火山角礫岩層。 澎湖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範圍內各島嶼資源有限,請遊客珍惜各項資源,並隨手將垃圾帶離島上,不增加島嶼負擔。 註1:澎湖南方四島包含望安鄉所轄東嶼坪嶼、西嶼坪嶼、東吉嶼、西吉嶼及其周邊島礁註2:菜宅是一種四面都以玄武岩或是硓石砌牆的建築結構,可以抵檔強風,讓作物順利生長。 【建議停留時間】 4小時或過夜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西吉嶼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西吉嶼,又名西吉島,台灣澎湖群島的一個島嶼,為台澎航道上的重要據點,行政區曾屬於澎湖縣望安鄉西吉村(已廢村)。現為澎湖南方四島海洋國家公園(包含東吉嶼、西吉嶼、東嶼坪嶼、西嶼坪嶼)的計畫。與東吉嶼相距約4.5公里。西吉因地處偏遠,交通不便,居民謀生困難,故人口銳減,於1978年7月1日政府輔導遷村。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西嶼坪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西嶼坪嶼位於澎湖南海,行政名稱為西坪村,為望安鄉所管轄,是望安鄉的離島(相距五浬)。距離澎湖縣行政中心馬公市約二十三浬,航程七十五分鐘。澎湖南方四島中的西嶼坪嶼位於東嶼坪嶼的西北方,面積0.347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最高點約42公尺,是一略呈四角型的方山地形,因無法築港,僅只有一條碼頭位於島嶼的東南方。因地形關係使得村落建築無法聚集於港口,因此選擇坡頂平坦處來定居發展,聚落位於島中央的平台上形成另一種特殊景觀與人文特色。海崖與海蝕溝西嶼坪嶼的東南海岸,寬廣且高聳佇立的海崖地形顯而易見。華娘廟西嶼坪嶼的居民多已外移,多數民宅亦因年久失修而毀損,村落的信仰中心─華娘廟為保存最完整的建築。華娘廟主要供奉主神武帥、媽祖、三太子、陳將軍等諸神,其規模與外觀相較其它島嶼的廟宇雖略顯失色,但從金爐及廟宇建築設計中,仍可回溯當年新建落成的過往輝煌。聚落與菜宅由碼頭通往內陸聚落的道路,是一段約50公尺長的「好漢坡」,通過斜坡的考驗,就能看到以硓石、玄武岩堆疊而成的澎湖傳統古厝,由於島上無避風山坳,因此聚落多設於台地低窪處。西嶼坪嶼居民幾乎已遷居外地,古厝多呈現荒廢毀損的狀態,少數仍保存完整的,是村民為了能在廟會時回老家暫住,每年定期回鄉整理的成果。土地公廟島嶼北側座落著坐北朝南,與碼頭旁的華娘廟分居北南的土地公廟,用來鎮守北方煞氣,避邪庇護村莊,土地公廟旁的海岸景觀可見火山角礫岩組成的地質及遠眺頭巾與鐵砧。後山礫灘西嶼坪嶼村落多集中於南端,相對的北端建置較少,因此地質地形景觀較南端更為豐富精彩,可見由大片礫灘組成的海岸。在礫灘左側處可見一「小鐵砧」,遠眺能見到頭巾。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望夫石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望夫石是一座深入海面的巨型礁岩,位在七美燈塔東南方海邊的玄武岩岩塊,因受海水侵蝕後,形如仰臥於海面上的孕婦,即是俗稱的望夫石。關於望夫石的有個淒美的傳說,島上有一對恩愛夫妻,丈夫出海捕魚遇難不歸,妻子懷著大腹便便的肚子投入大海,經過多年,海邊岩石奇蹟的形成一個狀如孕婦的奇石,因而得名。遊客可以坐在岸邊涼亭鳥瞰望夫石全景,也可沿著石橋走下海,踏上望夫石這座島上,遠眺澎湖最南端的七美燈塔以及壯闊的柱狀玄武岩海岸。望夫石旁的潮間帶有許多小水窪,退潮的時候走入水窪裡頭,可看到許多海中生物,例如:熱帶魚、海參、螃蟹等,如同一個小型的戶外水族館。 【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虎井嶼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虎井嶼是澎湖群島的第七大島,有著雄偉的柱狀節理玄武岩景觀,也是北回歸線23.5經過的地帶,2020年獲選為台灣經典小鎮之一。此處建造了全長55公尺的追日大道,巨手裝置藝術設置在步道終點,如同邁開雙手迎接陽光的撒落。由於崖下海域澄澈秀麗,有「虎井澄淵」美景的名號。島上著名景點有觀音公園、南進指揮所。觀音公園的觀音像是旅居香港的澎湖人陳英傑先生,聘請山東雕刻師所雕刻四米高的漢白觀音巨像,捐贈給睽違已久的故鄉。而南進指揮所,相傳是日本將領山本五十六作為日軍侵略珍珠港的基地,因為虎井嶼戰略地點重要,到處可見二次大戰時日軍所遺留的軍事設施。值得一提的是在虎井嶼港口街道邊,隨時都可見貓咪慵懶的曬日光浴、伸懶腰、散步,因島上貓咪密度高,近年來也被稱為「貓島」。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貓嶼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貓嶼位於澎湖望安島西南方約16公里,包括兩座島嶼,因形狀像兩隻貓蹲伏而被稱大貓嶼和小貓嶼。島嶼為玄武岩組成,面積約10公頃。小貓嶼座落於大貓嶼東方,在退潮時有一海溝和大貓嶼相連。大貓嶼最高處70公尺,為澎湖群島的最高點,北端的海崖有貫穿大貓嶼的巨大海蝕拱門,拱門出口在大貓嶼西邊海蝕洞,在退潮時才能浮現。貓嶼行政區劃屬澎湖縣望安鄉,屬於無人島,是由大、小貓嶼和一些岩礁組成,位在望安嶼西南方約16公里的海域,遠觀像似兩隻貓俯臥在海面上,故而命名;海拔高度約為70-79公尺,是澎湖群島的最高峰。過去有軍方和漁民活動紀錄。澎湖縣政府於1991年將大、小貓嶼依《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為貓嶼海鳥保護區,為臺灣第一個野生動物保護區,除陸域面積約10公頃之外,保護區包括陸地向外延伸100公尺的海域部分,總面積達36.2公頃。貓嶼是亞洲最大的玄燕鷗繁殖地區,其他像白眉燕鷗、鳳頭燕鷗與蒼燕鷗也都會在島上繁殖。保護區雖嚴禁任意登島,但在夏季燕鷗繁殖季節仍可搭船至週邊海域欣賞。大小貓嶼陸域面積約10公頃大小,地勢峻峭,四面都是陡岩峭壁,而大貓嶼是自地表冒出的巨型岩脈,地處較小貓嶼高聳,而小貓嶼位在大貓嶼的東方,退潮時有一寬約10公尺的海溝相隔,在一側還有一海蝕平台,而周圍岩礁散布、海流湍急,船隻不易接近也不易通過。 該區域岩層上層皆由玄武岩構成,柱狀節理多呈彎曲狀;下層則由火山角礫岩組成,有著奇特壯觀的火山岩地質地形特色,另外貓嶼在民國80年(1991)公告、民國86年(1997)修正為「澎湖縣貓嶼海鳥保護區」。 因列為「澎湖縣貓嶼海鳥保護區」,島上所棲息的鳥類眾多,根據記錄共有20幾科45-55種鳥類,以玄燕鷗與白眉燕鷗最多,約佔總數的九成。每當3月至9月的鳥類繁殖季到來,成群的海鳥就在會這裡繁殖、覓食,數量高達上萬隻,這樣的場景令人讚嘆。 貓嶼列入「海鳥保護區」,一般遊客無法登島,只能進行島嶼週邊海域巡航欣賞,也禁止各種騷擾海鳥及破壞生態環境之行為;如需登島,必須申請核可,方可登島進行調查作業。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花嶼、花嶼燈塔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花嶼位在望安島西北方偏南,是澎湖縣最西方的島嶼,也是全台的極西,最高處約53公尺。 花嶼地形與澎湖其他島嶼相似,就地質卻是不同,其他島嶼以玄武岩為主,而構成花嶼的岩石主要為安山岩,是由九千萬年前到五千萬年前形成,為澎湖群島最古老的島嶼;在長期的風化作用下,刻劃出了不同的岩石景觀。 在退潮時,花嶼的東南側海蝕礁石上,可看到傳說中「仙腳石印」的左腳,與望安嶼天台山的右腳相呼應;島上還有夫妻石(情人石)、石觀音、石猴、老翁石...等岩石景觀。 為在花嶼山頂的花嶼燈塔,是花嶼附近的主要地標,日本人因軍事上具重要地位而興建,於民國28年(西元1939年)完工,塔身為鋼筋混凝土白色圓形燈塔,塔高12.5公尺,是台灣最西的燈塔;裝有四等電石氣閃光燈,每五秒閃白光一次,光力1600支燭光。 【建議停留時間】 4小時或過夜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赤崁親水公園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赤崁親水公園位於位於澎湖縣白沙鄉赤崁村,在北海遊客服務中心附近,一旁則是赤崁仙人掌公園。是個平地帶點低窪,可親子一起遊憩的好去處。枯水期時,可能會沒有水可戲,這裡離海邊甚近,戲水要記得潮汐與安全。【建議停留時間】 0.5小時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姑婆嶼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姑婆嶼位於白沙的西北方、吉貝嶼的西南方,為一座玄武岩構成的方山台地,南、北長約1公里,是澎湖群島中最大的無人島。全島多處玄武岩為多孔狀,表層覆蓋著富含鐵質的石英砂岩層,對比強烈。姑婆嶼,是台灣澎湖縣白沙鄉的一個島嶼,也是北海面積最大的無人島。島呈南北走向,長約一公里,全島主要為四個陸塊和三處小地峽所形成之方山台地,北岸有大片海蝕平台,東岸南北處各有一天然的白色沙灘海灣。姑婆嶼港口島上有一塊「英輪沈船紀念碑」,紀念碑所在地是全島最高點。北岸的海蝕平台因長年受到浪濤覆淋,是著名的天然紫菜產地,品質優良,每年冬天採收季一到,赤崁村民都會分乘船隻前往採收,集體採紫菜的人潮盛況熱鬧非凡,宛如熱鬧的海上市場。是澎湖著名的野生紫菜盛產地,紫菜被澎湖人稱之為黑金,姑婆嶼北側是天然野生紫菜區,完全沒有汙染,每年10月底至隔年3月底為紫菜生長期,冬季時因東北季風強勁,海浪的拍打促進紫菜的生成,因此冬天為採收季節,也被稱為「摘黑金」季。姑婆嶼和白沙嶼之間的海域是丁香魚最大的漁場,每年4至9月是澎湖丁香魚產期,其中5月因時值丁香母產卵期,因此為了讓丁香魚的生態延續下去,這時候是丁香魚的禁捕期。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小台灣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七美的景點大多是地質景觀,在七美島東側與北側的海岸和海崖,有許多岩層露頭,小台灣位於澎湖縣七美嶼的東北方,由牛母坪沿著濱海公路往北走,經過斜坡路段時會看到一個觀景涼亭,站在涼亭上即可觀賞到經年累月海浪拍蝕的結果,成為形狀酷似小台灣的海蝕平台,因此稱作七美小台灣。小台灣位於澎湖縣七美嶼的東北方(七美鄉東湖村),因為海蝕平台酷似台灣地圖輪廓,因此得名,該區還有狀似龜山島的岩石在同樣的位置,於海水退潮時形狀更加明顯。由牛母坪沿濱海公路往北走,經過斜坡路段往上到達一個涼亭並往下看,就可以看到經年累月海浪拍蝕的結果,成為形狀酷似小台灣的海蝕平台。除了形狀酷似台灣之外,附近也提供遊客釣魚等活動;在岸邊有片平坦的草原綠地,可供露營活動,更成為遊客熱門的海釣場地。小台灣在漲潮和退潮時,形狀也會有些許不同,是非常值得一看的景象。【建議停留時間】 15分鐘或是在島上民宿住一晚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餐飲店家名稱:
    友誼山莊簡餐  

店家簡述:
    友誼山莊坐落莒光鄉西莒田沃村,於2002年開張,是一座現代化旅館,站在頂樓陽臺上,登高望遠、海天一色、視野極佳。一樓餐廳部有各式簡餐、點心及宵夜,並提供旅遊團體預約的「馬祖風味餐合菜」經濟特餐。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大浦聚落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東莒必備的古宅行旅 到東莒,看老房子絕對是必備的行程,除燈塔下方的福正聚落,在大埔石刻旁的大浦聚落亦值得一看。 福州語「浦」為小港灣之意,大浦聚落澳口朝南,曾經是東莒僅次於福正的第二大傳統漁村,全盛時有50多戶人家、200多位居民,港內停泊數十艘大大小小漁船,人丁興旺;附近海域早期盛產黃魚、鯧魚與帶魚,可謂天然港灣,加上聚落對面之「對面山」(又稱樓仔頂)正好可以阻擋冬季北風的入侵,故島上的居民,常依經驗法則順應季風變化改變漁作澳口,因而有「夏福正,冬大浦」的居住慣例。 自從1992年戰地解除、漁獲驟減後,人口逐漸外移,大浦聚落甚至成為一處只剩鬼神、不見人影的雜草蔓生禁地,昔日漁村榮景已成追憶;直至近十年,在有心人士與政府部落活化政策合作下,新住民與藝術家進駐,修屋築牆、活化老屋、帶動生氣,漸漸開始有居民回歸,有民宿、有遊客,讓大浦重生。 大浦東洋山遼闊景色 站在大浦聚落的岬角觀景台,這裡視野遼闊,是觀賞林坳嶼的最佳景點,沿大浦路東北行,一到靶場折向東,便接上新闢的東洋山步道,東洋山步道與北竿螺蚌山自然步道堪稱馬祖步道二絕,展現的都是壯闊的氣度。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塘后道沙灘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北竿一定要去的親子景點 塘后道沙灘位於北竿機場旁,原本是連結塘岐村、后澳村之間的連島沙洲,由於沙質相當細緻潔白,因而被譽為「糖沙」,周圍廣闊、長數百公尺的沙灘,就像海中平原,漲潮時,沙灘被海水淹沒,只見一條小徑露出;退潮時,兩側沙灘會逐漸裸露,潮來路隱,潮去灘顯,是相當罕見的地形。但因建設北竿機場、為方便交通連結之故,在沙洲中間築起一條道路,將沙灘一分為二,「沙連島」的奇景不再。 如今漫步其中,除了感受腳下的細沙與冰涼的海水,還能超近距離看到飛機起降,是世界少有的機場景緻,值得在等待登機時,把握最後時間前往。 近距離欣賞夢幻藍眼淚 北竿代表淚點之一 每年3-9月是馬祖藍眼淚觀賞期,當海浪拍打上岸,藍色螢光在浪間閃閃發亮,此番美景令人著迷,伴隨著浪花漫步沙灘上,就能看到藍色流光圍繞在腳邊閃閃發亮,想要欣賞美麗的藍眼淚,可要把握住時間喔!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蛇山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在沉浮的蛇山上尋神話之鳥 蛇山不是山,是由四座位在西莒西側外海的島礁所構成,一字蜿蜒排開,宛若長蛇盤據於海中;另有一說,稱蛇山主峰前的海蝕地形隨海水漲退,宛若蛇之吐信,因而得名。由於蛇山離西莒本島很近,並以連島礫灘與坤坵聚落相連,大潮時獨留蛇頭於海面上,往昔島上居民趁退潮時可涉水而過撿拾貝類,但因島礁上發現珍貴海鳥棲息繁衍,如今已被劃入燕鷗保護區。 蛇山是馬祖燕鷗保護區中,唯一位於莒光鄉內的島嶼,據調查有紅燕鷗、白眉燕鷗、蒼燕鷗及鳳頭燕鷗和神話之鳥-黑嘴端鳳頭燕鷗來此,因此每當夏季來臨時,在賞鳥亭便有機會見到燕鷗齊飛及在沙灘上沐浴消暑的景觀,是鳥迷口耳相傳的絕佳賞鳥景點。 備註:每年4至10月是燕鷗的繁殖期,禁止遊客登蛇山,提醒遊客到訪時應避免製造噪音,以免驚擾燕鷗嬌客們;並留意潮汐變化,注意安全。 坤坵沙灘 馬祖最美的沙灘 坤坵沙灘位於西莒島西端,夕照奇美,是馬祖一絕,值得到此一訪人間海角的晚天嫣紅;潮水退去時,從坤坵沙灘延伸直達蛇山的沙地步道原蹤畢露,潮間帶生態十分豐富,是西莒人的「天然冰箱」。 除了沙灘美景之外,坤坵還有一條「坤坵步道」,是沿著山勢而建的木棧道,穿行於西路山的灌叢間,沿途可以欣賞馬祖的各式原生植物,途中涼亭視野極闊,是賞景的好地點,在這裡遠眺蛇山又是另一種風情。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東莒島燈塔(東犬燈塔)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碧海藍天下走過百年歲月的潔白燈塔 東莒島燈塔,又名「東莒島燈塔」,位在東莒島的東北方,清朝因鴉片戰爭失利,與英國簽訂南京條約開放沿海通商,為便於辨別福州方位,同治年間又應英人要求興建燈塔,造建於清同治11年(1872年),在此歷史背景下,東莒島燈塔於焉誕生。東莒島燈塔於1988年被內政部評定為台閩地區第二級古蹟,是台灣第一座使用花崗岩建造的燈塔,外觀漆成雪白色,燈塔的高度約19.5公尺,光源經過蚌型水晶透鏡折射後,光程可遠達16.7浬(約31公里)。 東莒島燈塔靜靜在東莒島服勤超過百年,每天夜裡固定閃爍著一長兩短的燈號,最特別的地方,就是在連接燈塔與辦公室的草地上,築有一道長達30公尺的白色防風矮牆,主因是東莒島燈塔位處高地,風勢強勁,這道防風牆可以讓工作人員在強風吹襲時,低身快速通過,讓古時工作人員手上的煤油燈不會被吹熄。 白毛城-燈塔文物展示館 2008年6月開放的燈塔文物展示館有一片長長的白色防風牆,當地居民稱此地為「白毛城」,屬於英式建築,館藏豐富的燈塔文物,增添了燈塔旅遊的豐富性,是不容錯過的遊覽重點。 東莒大砲連 藍眼淚追淚熱點之一 與東莒島燈塔相連的大砲連,以前曾是軍事重地,順著海岸線綿延數百公尺的營區,建有碉堡、榴砲等,如今成為馬祖軍事景點,開放讓遊客參觀,沿著木柵欄圍出的步道向前行至盡頭的小平台,更是夜間觀賞藍眼淚的私房景點之一呢! 備註:東莒島多礁岩地形,夜晚光線不足易發生危險,切勿獨自前往並建議由導遊陪同觀賞藍眼淚。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菜浦澳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西莒海蝕奇景秘境 位於西莒島東北方建國路底的菜浦澳,隸屬於田沃村,沿岸自然地貌屬典型之花崗岩錐狀形,花崗岩脈一條一條細長的橫紋節理呈放射狀深入海中,受海水侵蝕後形成大小不一的懸崖、險礁等,堆起千層浪,因此海岸地形十分多樣化,獨特的海蝕景觀是菜鋪澳地質公園最大的地理特色。 在青帆深水碼頭未完成前,菜浦澳是西莒最主要夏季進出港的澳口,夏季南風海浪陣風達7級以上,客船與商船都須在菜浦澳靠泊;再加上周圍海流變化大、漁源豐富,除了是海釣及拾貝的絕佳場所,更因澳口盛產紫菜而得名,每到產季,沿海一塊屬於陳將軍廟的大石,便會開放競標,得標者才有權利採集石塊上的紫菜,也算是馬祖一個相當特別的風俗民情。 目前菜浦澳據點外圍已開放旅客參觀,但仍有國軍駐守,只要依據指示,便可體驗駐守海角的苦樂。 在馬祖西莒遺落戰境看藍眼淚 菜埔澳昔日觀測平台由於沒有光害打擾,是夜間觀賞藍眼淚的最佳拍攝點,從平台往下望去,藍眼淚隨著浪花拍打岸邊礁岩時閃耀著藍色光芒,在海中若隱若現,很是美麗。 備註:夜晚周遭沒有燈光,加上仍為軍事據點、海風強勁,建議需由熟悉當地的導遊帶領前往觀賞藍眼淚,並注意自身安全。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林坳嶼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馬祖列島的極南點 從大浦聚落往南側望去,海面不遠處有座孤島,名為「林坳嶼」,是東莒島週邊的三座小島之一,也是馬祖列島的極南點;有別於北側的西牛嶼退潮時會形成連結東莒島之潮間帶,林坳嶼終年與東莒島遙遙相望,無法直接與東莒島相連。 林坳嶼島上有各種奇形怪石、植物生態資源豐富,根據植物專家調查表示,島上之多年生濱柃木深具觀賞價值;另島上怪石林立,饒富神話故事傳奇,目前尚未開放登島,僅有部分釣友會前往林坳嶼進行垂釣,是東莒島的主要釣場之一,也是釣友兵家必爭之地。 馬祖地質公園縣定自然地景之一 由於林坳嶼的特殊地質以及豐富的植物生態,2018年時被劃定為縣定自然地景,是馬祖地質公園十大地區域之一。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西牛嶼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潮退限定景點 馬祖版摩西分海 西牛嶼,或稱犀牛嶼,是東莒最著名的潮間帶,由沙灘、泥灘和礫石灘、礁岩等不同地質組成,因島形狀似犀牛而得名,在海水漲退之間,島嶼會與本島分離、接合,形成「陸連島」之景觀。 莒光在福建省閩江口外,剛好是淡水和海水交界,因此孕育出豐富的貝類及海鮮,當地盛產海瓜子(花蛤)、紫海膽、佛手、海鋼盔、紫菜、蠑螺及章魚等海鮮,種類極為豐富、口感鮮美,是公認的大自然冰箱,每逢農曆大潮期間,拾貝者絡繹其中,收穫豐碩。西牛嶼島上還有馬祖珍稀的海濱植物- 海芙蓉,可泡藥酒治療風濕等宿疾,島礁多為岩石構成,亦是東莒的絕佳釣場之一,不論是黑格、黑毛、鱸魚等季節性魚類,蘊藏豐富,也是釣客心中嚮往的所在之地呢! 體驗摩西分海奇景 想親眼看到西牛嶼摩西分海的奇景,除了需算準漲、退潮時間(來回約需一小時),並穿上防滑鞋,並建議隨時留意潮汐變化,由熟悉當地的導遊帶領前往,以策安全。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鐵堡..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戰地巡禮必訪的南竿景點 想要深度體驗馬祖戰地風情,一定要將鐵堡納入旅遊路線中!來到仁愛村鐵板海邊上的獨立岩礁,隨即可以感受到戰地的肅殺氣氛,因此處地形險要、便於觀測海面動靜,早年曾被闢為軍事據點,由一班最精銳的兩棲蛙人部隊日夜戍守西側海岸線,更因防禦工事需要,將岩礁內部鑿空,上面覆以水泥掩體,粉刷迷彩漆料,並設置草綠色防護網架,甚至在岸邊崖壁上插滿了防止水鬼摸哨、突擊的碎玻璃與鐵條,佇立於浪濤中。 水泥步道下的鐵堡內部是挖空的坑道,堅硬的花崗岩壁鑿痕歷歷,通道兩側可以看見昔日的地下石室、射口、砲台、房間、廁所及廚房等空間井然羅列,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過去由於鐵堡位處偏僻,還配置軍犬防衛,是當時防區唯一有軍階的軍犬,循著坑道登上頂端,海面動靜一覽無遺,也能看到軍犬的圈養住所。時至今日,硝煙遠離,小小的岩礁,曾是海防要塞,處處透露「鐵血剽悍、海上堡壘」的氣魄。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印地安人頭岩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大自然雕塑而成的美景 順著大漢據點臨海的山勢稜線看去,由於海岸邊坡岩石長期受到海浪與風力的刻蝕,有一座如印地安人的頭形側影,仰臥在海際線邊,或有人說像是黑金剛、大猩猩頭;若走到北海坑道入口處往右望,也有人將整座坡段比擬成一條伏臥的鱷魚,造型唯妙唯肖,讓人驚奇,充分滿足了各自的想像力。 印地安人頭岩、大漢據點、北海坑道景點位置相近,且鄰近南竿遊客中心,若來到南竿仁愛村,不妨安排路線順遊多個景點,在壯闊風景與浪濤聲伴隨下,暢覽自然奇景與軍事景觀。 備註:印地安人頭岩位在大漢據點正上方,可於面對北海坑道右側觀景台欣賞。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