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名稱:
    恆春古城門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恆春古城建於清光緒元年,光緒五年竣工,座落於恆春平原的中央,周圍有三台山、虎頭山、龍鑾山和西屏山等山巒平原,聘請當時知名堪輿的文官「劉璈」看風水,以猴洞山為龍脈,分別於東西南北建置四座城門,均設有砲台,城牆外有護城河圍繞,是臺灣地區難得保留完整的城門古蹟。 恆春建城已有百年歷史,恆春古城為台灣重要國家古蹟,究竟城門構造有何奇妙之處呢?在各縣市保留許多古城遺跡,其基本構造包含城牆、城門、砲台、門樓、壕溝、慢道、馬道等所構成,以恆春古城之東城門為說明: 城牆:採用材料為「糯米糊、蔗糖漿、礪殼灰」夯築而成,以「版築夯工法」建築,是最古老的建築工法,現今從城牆表面外觀可看出水平線條,為當時夯築時所留下的痕跡。 城門:恆春共有4座城門,城門又分為城台,上方為「城樓」、下方為「門洞」。城台上半部採用磚塊砌成,下半部以礫石與灰漿填縫砌築,底部以花崗石鋪底。 門額:四座城門的門額大小不一,採用玄武岩為建材,門額均加上框飾。 砲台:是城牆突出的部分,上方可以放置大砲。砲台上有大砲四門,兩門朝前,令兩門位於左右以45度向前傾斜,以花崗石為材料,用以承受砲火的後座力。 城壕:即是護城河,功能主要為增強防禦性,二則挖壕溝的土,作為築城之用。目前城壕均已填土或作為排水溝。 雉堞:即為「城垛」,指的是城牆上突出的地方,讓原本的城牆更具有造型,當然也有防禦的功能,中央有一小孔,方便士兵門作為射擊掩護使用,增加攻守的優勢。 慢道:又名為「踏道」,作為登城使用之便道。 馬道:為城牆上作為通行守衛的道路。 女牆:位於外城牆上,作用近似欄杆的功能。   

景點服務電話:
    886-8-7360330  

景點地址:
    城門地點:東門-恆春鎮東門路、西門-恆春鎮中山路、南門-恆春鎮恆南路、恆春鎮北門路。  

開放時間:
    每日開放  

景點位置:
    位置緯度:22.0008506774902  
    位置經度:120.74479675293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景點分類1:
    古蹟類  

景點分類2:
    文化類  

常用搜尋關鍵字:
    恆春古城門  

所屬縣市:
    屏東縣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2016-12-19T01:00:00+08:00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17] [觀光景點資料 2017/11/10]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arrow
arrow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