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景點名稱:

&nbsp&nbsp&nbsp&nbsp東河橋&nbsp&nbsp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nbsp&nbsp&nbsp&nbsp玩賞攻略■在東河橋下的馬武窟溪體驗阿美族的傳統竹筏■走在舊東河橋上欣賞裝置藝術東河橋位於連接成功鎮與東河鄉的馬武窟溪出海口,東河新、舊兩條橋樑橫跨其上,造型各具特色,展現建築藝術之美,在藍天和碧綠的泰源幽谷映襯下,有如絕美的山水畫。當東河新橋啟用後便禁止車輛通行的舊東河橋,成為展示東海岸藝術家作品的地方,遊客能夠漫步於橋上,欣賞碧綠的馬武窟溪緩緩流入大海的美景。建造於民國19年(1930)的舊東河橋,本名為「吉困橋」,是由日本工程師所設計的一座吊橋,當時連結東河部落和泰源盆地,為通往新港的唯一道路,由於橋的兩岸岩性不同,北岸為堅硬的石灰岩構成,南岸則是鬆軟的堆積層,河道中有巨大的石灰岩體。因此橋的北半段可設計為圓拱型,跨越河中及北岸的石灰岩,而南半段僅能設計成水架型。在東河橋下的馬武窟溪,讓人可體驗傳統竹筏的生態之旅,這種竹筏是此地阿美族原住民的傳統工藝,以竹、木、藤製造傳統竹筏,捨棄橡膠製品,相當具有環保及生態概念。操縱划槳行至白色的帝王石旁,河域的寧靜,讓人感覺置身於圖畫中,這樣的體驗,大概也只有東河部落才有。竹筏體驗請參考:https://www.facebook.com/MarongarongTribe/&nbsp&nbsp

景點特色精簡說明:

&nbsp&nbsp&nbsp&nbsp東河橋位處連接成功鎮與東河鄉的馬武窟溪出海口,新、舊兩橋橫跨其上,造型各具特色。舊東河橋建造於1930年,由於橋的兩岸岩性不同,北岸為堅硬的石灰岩,南岸則是鬆軟的堆積層,因此橋的北半段設計為圓拱型,跨越河中及北岸的石灰岩,而南半段則設計成水架型。新橋則造型簡潔,橋身採用阿美族人喜愛的艷紅色,呈現令人印象深刻的陽剛之美,而橋下的馬武窟溪可體驗阿美族傳統划竹筏的生態之旅。&nbsp&nbsp

景點服務電話:

&nbsp&nbsp&nbsp&nbsp886-8-9281530&nbsp&nbsp

景點地址:

&nbsp&nbsp&nbsp&nbsp臺東縣959東河鄉台11線131公里路旁&nbsp&nbsp

郵遞區號:

&nbsp&nbsp&nbsp&nbsp959&nbsp&nbsp

交通資訊:

&nbsp&nbsp&nbsp&nbsp北上:由台東火車站前搭往泰源、成功、靜浦,或花蓮的鼎東、花蓮客運海線班車,於泰源站下車。南下:由花蓮火車站前搭往泰源、北源國小、東河農場,及台東等地的花蓮、鼎東客運海線班車,於泰源站下車。詳細時刻表及車資請洽花蓮客運(查詢電話:03-8338146~8)或鼎東客運海線(查詢電話:089-328629 / 089-333443)&nbsp&nbsp

開放時間:

&nbsp&nbsp&nbsp&nbsp全天候開放&nbsp&nbsp

景點位置:

&nbsp&nbsp&nbsp&nbsp位置緯度:22.97621&nbsp&nbsp
&nbsp&nbsp&nbsp&nbsp位置經度:121.30566&nbsp&nbsp

景點位置 - Google地圖:




票價資訊:

&nbsp&nbsp&nbsp&nbsp免費&nbsp&nbsp

警告及注意事項:

&nbsp&nbsp&nbsp&nbsp1.懸崖地形請勿靠近2.禁止採摘、獵捕野生動植物3.禁止隨意拋棄垃圾及汙染環境等行為4.禁止露營、烤肉5.禁止設攤&nbsp&nbsp

所屬縣市:

&nbsp&nbsp&nbsp&nbsp台東縣&nbsp&nbsp

觀光局檔案更新時間(ISO8601格式):

&nbsp&nbsp&nbsp&nbsp2019-07-03T01:21:46+08:00&nbsp&nbsp

顯名聲明:

提供機關/交通部觀光局 [2019] [觀光景點資料 2019/07/07]
此開放資料依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 (Open Government Data License) 進行公眾釋出,使用者於遵守本條款各項規定之前提下,得利用之。
政府資料開放授權條款:http://data.gov.tw/?q=principl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景點 台東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12f Group 的頭像
    12f Group

    12f觀光資訊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