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景點 (9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景點名稱:
    大牛稠山河居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大牛稠山河居位於瑪陵坑大同街,「大牛稠」是地名,「山河」則是依農場主人的姓氏依輩分,山、河來命名,祖先來台定居瑪陵坑,目前為來台第七代的農場主人在經營,老祖先以種植地瓜、水稻、茶樹製作茶葉為業、這一兩年才轉型為經營休閒農業、整修家人居住了二十年的房屋外牆、成為煥然一新的歐式風格建築,在基隆山區極為罕見。大牛稠山河居園區規劃了多種農耕體驗營,種植文旦柚、草莓番石榴與楊梅樹 (樹梅),果樹植株亦可開放遊客認養,而農場內,除可賞鳥外,並能登上瞭望台遠眺九份山、基隆嶼,森林釋放的高量芬多精令人感到神清氣爽、心曠神怡。園內也設有葉拓體驗,遊客可採園區附近各類植物的葉子,以農場所提供的顏料拓印在T-shirt上,體驗自己親手彩繪一件衣服的成就感。農場內另外提供有餐點、合菜、下午茶等服務,而野菜、山產應有盡有,好吃的料理加上美麗的山區風景,讓來過的客人都說值回票價,農場提供的地瓜芋頭料裡,也很受客人喜愛,老闆娘特別強調跟外面的拔絲地瓜不一樣,不但煮砂糖很花工夫,最後加入的土蜂蜜還是農場養殖的蜜蜂所生產的,味道濃郁;老闆娘更利用自家農場種植的南瓜研發出南瓜米粉、南瓜海鮮煲等美味料理。她總是以自家種植的蔬菜水果來作為料理的主要食材,並常常研發創新口味,希望讓每一位到農場餐廳品嚐的客人都能有驚喜愉快的感覺。園內採取的是歐式風格建築,農場內有一座屋齡60年的土角厝與前人所開墾的枕木登山步道,漫步林中小徑,除有綠意迎心頭外,更有一陣古意幽情順勢而發,極富情趣。中西式建築同時處於園區中,令人感到相當有趣又能感受到不同的文化。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役政公園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役政公園座落於中正公園內,是全國第一座結合陸海空三軍除役武器裝備的公園,除了可以看到身經百戰彈痕累累的百年古砲之外,還可以看到很多現代化的戰爭武器,同時遊客也可以親手觸摸這些平時不會看到的武器裝備,這樣的體驗,絕對讓您感到相當新奇及有趣。役政公園裡擺的各式國軍退役的武器,雖已從國軍退役,但依舊英姿煥發,同時它們也見證了國軍保家衛國的歷史,例如:F-104G星式高空戰鬥飛機、勝利女神飛彈、海軍五吋艦砲、海軍陸戰隊登陸用的兩棲戰車,以及曾裝設在白米甕砲台服役的舊砲等許多件重武器裝備,甚至連在海上的海軍貴陽艦的主桅和錨及螺旋槳都在眼前一一呈現,令人相當震懾。園區內的勝利女神飛彈是國軍在民國48年自美國引進的高空攔截飛彈,一直是陸軍飛彈部隊的主力,直到民國86年才被國軍自行研製的天弓飛彈取代。役政公園內最具歷史價值的,是一尊由清朝巡撫劉銘傳時代保存至今的「阿姆斯托朗後膛鋼砲」,砲口內徑8英吋,有效射程5公里,全長5.55公尺,重12公噸,膛腺左旋,砲閂螺旋式閉鎖後膛鋼砲。它是目前台灣極少數由清代遺留至今的大型真砲,也是基隆各砲台區所存留唯一的真砲,可以說是非常珍貴,原本被放置於基隆的白米甕砲台,在二戰結束後遷於三軍大學,一直到民國八十三年,才由三軍大學交回基隆市政府,被置於梅園也就是現在的役政公園,直到今天。役政公園豎有禁止攀爬除役武器的告示牌,放在警告處,目的在避免遊客發生意外及保護展示的武器,請遊客不要攀爬,避免除役武器受損,也保護自身安全。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仙洞巌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仙洞巖」位於基隆市中山區仙洞里,相傳曾有仙人在此修道登天,故稱「仙洞」。為一處天然海蝕洞,經過幾萬年來的海水衝擊侵蝕,才形成了今天奇異的洞穴景觀,早期時代洞臨大海,置身於洞內能夠聽到海潮拍岸聲,故有「仙洞聽潮」之說,為早期基隆八景之一,可惜自從築港後現已不再有這種情境了。「仙洞巖」深約八十餘公尺,是基隆地區最大的一處海蝕洞,其外型如鐘,洞內步道分佈有如「爪」字型的倒寫,主要分為主洞、左洞及右洞,洞中寺廟香火鼎盛,主洞為「圓通寶殿」主祀觀世音菩薩,吸引不少香客前來膜拜祈福。右洞寬敞,除供奉三寶佛外,岩壁兩旁並刻有觀世音菩薩、文殊菩薩騎獅像、普賢菩薩騎象像、地藏菩薩像、大勢至菩薩像…等,氣勢雄偉、莊嚴無比。此外,洞內並有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觀音石佛,岩壁刻有許多清朝時期文人騷客所遺留的墨寶遺跡。至於左洞,長達八十多公尺,是最神秘、刺激的地方,更是尋幽者的最愛,洞內步道僅容一人側身而入,是有名的「一線天」,洞間小徑曲折蜿蜒,寬窄起伏不一,愈深入愈窄,必需以蹲或彎腰的方式才能進入;在一處蹲身側行通過後,視野頓覺開朗,柳暗花明又一村,遊客至此莫不驚奇而笑,是一種難得的體驗。最妙的是,洞底有塊正四方的大石塊,稱之為「仙桌」,在其正前方之兩側石壁,有一大一小兩凹入平台,稱之為「仙床」,相當有趣,也給仙洞巖增添不少的奇聞趣事。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茶花園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大量種植的茶花為「茶花園」最大的特色,每到過年時節,此地茶花盛開,是賞花遊景的最好時機。除了欣賞茶花外,這裡並有以柚子、竹筍、山藥、土雞等山產野菜所搭配而成的餐點,野味十足,不過民眾需事先預約才有機會享用。 茶花園位於基隆市七堵區的瑪陵山區,是個依山傍水的好地方,且一年四季都有季節花可供欣賞,也有時節蔬果可供遊客採摘。茶花園也正好位於瑪陵著名的鯉魚潭旁,雖然潭水漸漸消失,而狀似「鯉魚」的巨石仍舊清晰可見,十分特別;而路旁狀似蟾蜍的「蟾蜍公巨石」,至今仍有人膜拜祈福,更是此處自然特色之奇景。另園區主人在鯉魚潭旁規劃有噴水池的美麗花園,還有步道可通往瑪陵溪戲水。在大自然中悠閒的品茗、戲水,是都會上班族休閒放鬆心情的好地方。 茶花園種有多種品種的茶花供遊客欣賞,有一株具有三十幾年歷史的茶花樹,開出的茶花有五種色彩,令人感到驚奇,仔細數過還真的有五種顏色呢!茶花園還有一個特色,就是品嚐農家小餐,廚藝一級棒的老闆娘利用自家農園出產、沒有農藥的青菜,還有在山林裏長大的放山雞做成好吃的料理,遊客可放心食用。 花園裏的金桔樹、金棗樹每年結果累累,老闆娘每年都做成金桔醬,用來入菜或泡茶都十分美味。春天時花園裡還有茶花和櫻花盛開;夏天時則是綠竹筍的盛產時期,還可來此戲水避暑;秋天可來果園摘柚子,冬天還有山藥等農產品出售,一年四季各有特色,喜好親近大自然的遊客一定不能錯過。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永嘉景觀步道(紅龍山)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紅龍山中的永嘉景觀步道,位於崇德路山腰,入口分別位於崇德路10巷(自安一路前往),及劉銘傳隧道旁的階梯上行均可,視野寬闊,規劃完善,沿著山稜階梯,經過砲台、廟宇等古蹟。紅龍山相傳是在清末民初時,有一名修行極高之漁民,經年累月在基隆嶼附近海域作業,當夕陽西下時,他由基隆嶼遠眺紅龍山,發現就像有一尾紅龍盤據此山,因此而得名。與獅球嶺、紅淡山、月眉山等,都是清法戰爭時,清軍駐守的據點, 所以沿路也能看到清軍廢棄的碉堡,在此健行也能感受到歷史刻印下來的痕跡。永嘉景觀步道單程約花40分鐘左右,路不長,山坡也不會太陡,可選擇適合自己的路段來健行;除健行外,整條步道都可以看到基隆港的景觀,民眾可以邊運動邊欣賞風景。雖然基隆的山勢都不高,但都可以眺望基隆市景,而紅龍山也設有景觀平台,可以清楚了解基隆市區各位置分布,是相當貼心的設計。步行永嘉景觀步道可以順遊至劉銘傳隧道、獅球嶺砲台等景點,或延伸旅遊至情人湖與外木山海濱。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月眉山靈泉禪寺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就如同「禪」寺之名,遺世獨立的靈泉禪寺矗立在月眉山腰上,四面環山,綠意簇擁,頗有沉澱人心之「禪境」,創始於清光緒24年,據今已有百餘年的歷史,是國內知名佛教廟宇,靈泉禪寺是台灣第一個具有叢林規模的禪剎,也是台灣北部佛教寺廟的發源地,更有「北台首剎」之名。百年前,福建鼓山湧泉寺高僧善智、妙密禪師來台並在奠濟宮宣揚佛法,因皈依信徒日益增多,所以決定另建寺廟,之後由信徒林來發捐出菜園坡地一甲,並於隔年開始動工,之後率先來台的兩位禪師圓寂,靈泉禪寺便在善慧法師的帶領下,完成佛殿、開山堂、禪堂等工程。寺廟以四合院式的建築為主,皆為磚、瓦、木材、及石材所構築的樸素古剎,後來歷經多次的修建,新的山門相當雄偉,就連大雄寶殿也是氣宇軒昂。寺內前殿中為奉祀彌勒菩薩、兩側配祀四大金剛;後殿為正殿,本尊釋迦文佛。正殿右側為舍利殿,供玉臥佛,左側為祖堂,中間供元祖宗親香位牌。其中寺內的聖像:護法朱天、祀佛菩薩、十六尊者等,都是由福建名匠林起鳳所雕塑出來的,他的作品無論肉髻形式、開臉神韻、衣紋的處理,或者粉線的安置等等,所呈現出來的,往往都十分神似。到靈泉禪寺可以登高望遠,也可以漫步古道,感受佛教聖地的僻靜清幽,除了寺廟本身以外,這裡還有被列為歷史古蹟的開山堂及靈泉三塔。開山堂建築外觀除了採取中西形式外,也包含了些許南洋風格在裡頭,為靈泉禪寺所屬一棟不同於台灣傳統寺廟建築的祀堂,約於西元1920年興建完成,為寺裡最早建立的建築;而同位於六和路上的「靈泉三塔」,其塔的樣式仿造印度佛塔,在全國已不多見,其建築外觀古色古香、別有洞天,不僅表現了佛教精神,也展現出濃厚的佛教藝術氣息,令人在幽雅靜謐的氣氛中流連忘返。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獅球嶺平安宮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平安宮位於仁愛區獅球嶺旁,建廟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了,根據基隆文獻記載,基隆市上百座的土地公廟中,以獅球嶺平安宮的創廟歷史最久遠,寺廟之建築最宏偉,此宮興建於清朝嘉慶元年,是基隆清代建築之土地公廟中,僅存的兩處之一,目前也是基隆最大的土地公廟,供奉土地公及土地婆,古意盎然,還保存有舊時的神像遺跡,十分特別。根據民間傳說,西元1880年清法戰爭時,法軍試圖攻佔清軍據守的獅球嶺砲台,曾有一位白鬍老者持手杖將法軍逐退,相傳即為土地公顯靈,自此平安宮信眾絡繹不絕。獅球嶺平安宮至今已歷經7次整建,最近的一次是在民國79年,最早該宮是坐西南西向,經歷幾次改建才改成現今北北西向;另此廟最早僅是茅屋小廟,現今則已全然翻新成規模宏偉的大廟宇,規模之大足以和王爺廟或媽祖廟媲美,而距離該次重建之前的大規模重建是在民國10年(辛酉年)間,在宮前廣場右側還留有辛酉年「獅球嶺平安宮重修誌」的石碑,及當時樂捐的信士姓名和金額的碑文。在平安宮前50公尺處,建有富麗堂皇的山門,大理石圓柱上則分別鐫刻著兩幅對聯,繼續往平安宮的方向走上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對清代所雕刻的石獅,炯炯有神,無比威武,是該廟的鎮寶古物。平安宮的正殿,精雕細琢、金碧輝煌,傳統的手工藝術,處處可見,而在左殿內迄今仍奉祀為數多尊的清代土地公神像,神桌則是日治時期大正10年擺設至今,可從中感受到一番思古之幽情,在正殿及拜殿兩側石柱上,也都有多首楹聯,皆出自基隆名詩人的創作,從這些楹聯中,可知悉地方上古今歷史的淵源,與文化藝術的精神所在。位於獅球嶺的平安宮鳥瞰基隆港市風景絕佳,在清代曾是基隆八景之一的「獅頂匝雲」」的所在位置,而每到農曆二月初二土地公過生日,獅球嶺平安宮和愛三路百年官道福德宮,也都會舉辦盛大慶祝活動,同時也為信眾祈福,相當值得一遊。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金龍湖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金龍湖是位在新山水庫下方的一個小湖泊,地處國家新城,位於翠湖山莊及長樂國小旁邊,在大武崙溪與新山水庫支流交會地區,二旁之山丘並不高,隔著山嶺與七堵區的石厝坑相鄰。原本的金龍湖環境並不好,但經過整理之後,環境變得十分靜謐動人,湖旁並修砌有環湖觀景步道,闢石板步道及階梯、南方松木棧道、木棧橋及觀景平台各一座、休閒座椅及造型蜻蜓,其設施老少咸宜,是休閒健行與生態探索的最佳選擇。金龍湖最大的特色是有著相當多品種的蜻蜓,多達54種,在台灣目前可見的130種左右的蜻蜓中,占了台灣蜻蜓種數的4成,湖邊濕地上李氏禾植群茂盛,成為蜻蜓停棲最佳舞台,許多不同品種的蜻蜓飛舞著,讓金龍湖的水面上相當熱鬧;每年10月是蜻蜓遷徙的季節,而基隆正是牠們選擇落腳處之一,紅脈蜻蜓、長尾及秋紅等遷移性的蜻蜓陸續抵台,不過,卻很少人知道,相當可惜。金龍湖兩旁種滿了美人樹,形成了美麗的綠色隧道,徜徉漫步於此,靜觀湖光山色,是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最佳去處,湖畔並可見國寶級的保育類植物-鐘萼木,也可以見到各種鳥類與青蛙,可謂生機盎然。雖然金龍湖位於住宅區內,景色卻相當秀麗,充滿寧靜之美,是基隆一處優質、寧靜及生態的多元休閒空間,而利用長樂國小後方的道路,續往上行,還可到觀景台,遠眺新山水庫全貌,風景壯麗宜人。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彭佳嶼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彭佳嶼又名大峙山嶼或草萊嶼,當地的漁民又稱之為大嶼,是台灣的附屬島嶼之一。它是基隆市外海北方三島中面積最大,地勢較平坦,為北方三島中唯一有人員駐在的島嶼,同時也是台灣的最北點。據說彭佳嶼名稱的由來,是因為有一戶彭姓人家為避開械鬥而舉家躲避至此,而被稱「彭家嶼」。彭佳嶼和棉花嶼、花瓶嶼都是經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的海島,因為強烈的海蝕作用,目前僅剩西半部,東、南、北三側海岸都是斷崖,有許多海蝕凹壁與海蝕洞,西側傾斜稍緩,地勢東高西低,燈塔的位置在島的中央偏東,是火山口附近的高點,辦公室與房舍就建在火山口上。冬天島上東北季風強勁,陣風達11級風,颱風時甚至會超過17級風,以前有漁民居住其中,現僅有燈塔及氣象站設於此。彭佳嶼因孤懸與外海,無天然屏障,直接受季風及颱風侵襲,因為風吹得非常的頻繁而且強度又大,不適合高大的樹木生長,自然植被都是草原物種,僅在燈塔圍牆內背風處有少數幾株灌木叢。每年四至五月間是島上的鐵炮百合的花季,有時成片開放熱鬧繽紛,為孤島增添幾許美景,鐵炮百合的野外族群只分佈在北部、東部及離島。島上另一種特別的植物是俗稱海芙蓉的蘄艾,屬於藍雪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歡生長在海岸線邊緣的岩石上,是一種稀有的名貴藥材,用來治療氣喘、肺結核、高血壓及背脊痠痛。據聞以前有信天翁成群於該島繁殖,可能因為燈塔的興建與人為干擾,今已不見此景觀,偶有海鳥藉海蝕洞憩息或繁殖。島上目前則是有觀音洞、土地公廟、中央氣象局彭佳嶼氣象站、關稅總局彭佳嶼燈塔、海巡署彭佳嶼機動巡邏站、「海疆屏障」碑石。  目前該島仍為管制區,一般人無法前往參觀,或許僅可搭乘海釣船在其四周欣賞其風貌。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社寮東砲台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社寮即今日所稱之和平島,原本為雞籠社原住民聚落,由於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從十七世紀起,便為防守基隆港灣的重要軍事據點。據考早於西元1626年,西班牙人便建創砲台,直至清初遭受摧毀,清法戰爭前才由劉銘傳重修完成,而馬上又遭受摧毀,直至西元1886年,劉銘傳再度重建社寮砲台,後又由日本人改建,分為東、西砲台。由於長久未被發覺與保護,社寮砲台遭破壞程度較嚴重,近年來已積極規劃保護,也成為一處新興的砲台遺跡賞玩去處。雖然社寮東砲台整體配置與基隆其餘砲台類似,但由於興建時期較晚,因此,仍可以發現些許不同的建築細部特色。整體而言,仍維持著一貫的日治時期獨有的軍事風格與空間特色。社寮島於西元1626年始建砲台,現社寮西砲台的位置,很可能是西班牙人所建柯模堡的位置,後於西元1642年遭荷蘭人佔領,改名維多利亞堡。清領初期遭到毀棄,直到清法戰爭前劉銘傳才於此地建砲台,但砲台未完成就發生戰爭。西元1886年劉銘傳再度興建社寮砲台。日本殖民台灣後,於西元1907年改建社寮砲台,西元1924年完成,分有東西砲台。社寮東砲台由於未被發掘及重視,因此許多設施均遭破壞,目前僅存蓄水池,營舍校兵台,指揮所,機槍堡,觀測所,彈藥庫等,均為石砌。本?台的配置方式採用抱山式的做法,利用山谷坳地將營舍配置其間,隱藏性高,而砲座位於山頭,從外海很難發現砲台的存在。社寮東砲台是自清領末期,日治時期起,為基隆地區的軍事要塞,具高度的保存價值。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佛光山極樂寺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佛光山極樂寺位於基隆市中心的信義區,是一處含括文化、藝術、社教、弘法與共修,以及結合傳統與現代化的多功能道場。對面有停車場,東鄰署立基隆醫院,西傍忠烈祠,北依中正公園,南濱田寮河,要居基隆市行政、文教區中心,四通八達,交通便捷,背山面水,環境幽美。極樂寺依著山勢而建,金黃色的屋瓦迎著陽光閃閃發光,在多雨的時候,有著法水廣佈的感覺。建築格局樓高八層,巍峨的聳立在熱鬧商街上,顯得諧調莊嚴而又十分醒目。山門正中一尊笑臉迎人的彌勒菩薩,見證著修慧老法師創寺以來具有人間歡喜與關懷的特色。道場內外,花木扶疏,優美清淨,給繁忙的現代人,提供了身、心、靈得以舒展的慧命家園。極樂寺的前身-「光尊寺」,創建於清光緒31年,後經佛光山接管並於民國80年重建完成,為佛光山在北部最大道場,風格現代又不失傳統,除一般禪、講堂與圖書館外,另設有社教館、素食餐廳等各項軟硬體設備;大雄寶殿外觀巍峨莊嚴,而佛祖像與殿內壁畫結合為一,常使參拜民眾自然而然心境祥和起來,而入口處右側花圃內的石觀音像與山門的微笑彌勒佛像,常見絡繹不絕信徒或過路民眾合十參拜,而這座宜古宜今集法務、文化、教育為一體的寺廟,深受基隆地區民眾尊崇。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和平島天顯宮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基隆北端的和平島是整個北台灣裡面最早接觸到西方人的地方,其地理位置相當重要,而和平島天顯宮就座落於和平島山坡頂上,為和平島全島視野最好的地點,面對基隆港,背山面水,景色及地理位置均佳,由上往下眺望,基隆山色美景盡覽眼前。天顯宮不僅是和平島民眾的信仰中心,在基隆也是非常有名的道教寺廟,從廟內懸掛的匾額之數量相當多,可見知名度之高,ㄧ方面,是因其居高臨下的地理特性,讓民眾相信祂可以保佑整個基隆市,另ㄧ方面,亦因天顯宮非常靈驗的緣故,不少政治人物都曾前來膜拜,使得祂的香火ㄧ直以來都相當鼎盛。天顯宮殿闕雄偉,廟內供奉主祀伍顯靈官大帝五兄弟,五顯靈官大帝又稱五帝,為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之總稱,伍顯大帝亦可稱為五通大帝、五瘟大帝。伍顯大帝金身,相傳於清末宣統年間,由島上謝姓祖先自寧海奉迎於彭佳嶼,不久後即恭迎於和平島現址,迄今已近兩百年,據說十分靈驗。天顯宮最具特色的即廟前廣場至門坊外兩旁路上,約擺飾5百多件羅漢石雕像,全數為中國師傅製作,每尊皆高2公尺餘,且尊尊不同,姿態各異,氣勢非凡,為全臺首見,非其他廟宇可以比擬,亦是初見本廟時的最大特色,而廟旁恭奉的四面佛神像,也是頗具特色。和平島天顯宮並曾與分宮-霧峰、大林天顯宮,三宮共同為台灣及全世界祈福,舉辦「天顯宮宗教百年文化祭」,以「關懷、祈福、擁抱幸福」為主軸,舉辦一系列活動,如國樂團成果發表、寫生比賽等等,而活動重頭戲乃「祈福遶境迎財神」,邀請了來自全台及東南亞等一百間代表性宮廟前來繞境、共襄盛舉,規模不亞於雞籠中元祭。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虎仔山步道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來到基隆,經常會被山頭上大大的「KEELUNG」造型的英文字母所吸引,那就是虎仔山所在的位置,而這個設計也讓虎仔山成為基隆的新興地標,這是在民國95年時由基隆市政府規劃興建的,經一再的修改及多方的努力之下,完成了此看版,衍然成為基隆市特有的休閒景觀,模仿好萊塢的設計,相當有創意,也讓許多基隆市民對這個設計引以為傲,外地遊客也備感新奇。開車沿著中山二路加油站旁的小路上行,經過垂直而上的車塔隧道後,即可抵虎仔山。虎仔山步道沿途景緻致秀麗,綠意盎然,且可遠眺東岸港灣景色,是眺望基隆港的極佳地點,也可看到中正公園上的觀音菩薩像;天氣好時,還有遠處瑞芳的基隆山,甚至連海上的基隆嶼也能映入眼簾,讓人心曠神怡。晚上的基隆市夜景更是您不可錯過的美麗景色,城市中點點燈火伴隨著海上的寧靜,滋養了心靈。另外可以選擇由中山一路241巷上行,約5分鐘會經過千佛寺,寺內大雄寶殿有近千尊的千手觀音像與日治時期遺留下來的佛像,相當壯觀且肅穆,除了可以參拜之外,也可在回程時於此稍作休息。 來到虎仔山可以考慮駕車安排往北順著中山二路續遊仙洞巖、佛手洞、白米甕砲台及外木山海濱等景點,都是不錯的觀光選擇。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花瓶嶼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花瓶嶼為獨立於臺灣本島外之火山島嶼,原本為一無人島嶼,未登錄為國有土地,但經劃設為保護區後,由主管機關進行土地測量,辦理國土登記後,交由基隆市政府管理。此嶼英文名稱為尖島之意,是由一小島和許多岩礁組成,為台灣北方之離島,其地形東南高,西北低,北部為台地地型,面積約0.0308平方公里,距鼻頭角31.7216公里,島嶼長度不超過180公尺,寬約80公尺,最高點51公尺。花瓶嶼得名是因遠望似一支花瓶,花瓶嶼之地質是以輝石安山岩為主,成鋸齒狀,島嶼覆蓋金屬火山碎屑,經氧化呈現紅棗色、紫色、綠色、黃銅色、鐵灰色等金屬岩石色澤,經陽光反射與海水相映,五彩繽紛,並與棉花嶼、彭佳嶼錯落相應,綺麗之至。此外,突出於地表與岸邊的海蝕洞,也形成此地的特殊景觀。花瓶嶼因四周陡峭,無法登陸,形成一處天然適合海鳥棲息、繁殖的地方,所以保存了相當多珍貴且稀有的鳥類,如白腹鰹鳥曾在此地棲息;玄燕鷗、白眉燕鷗也在此有繁殖記錄,以及磯鷸、岩鷺等鳥類之棲息與活動記錄。此外,因地型陡峭,早期又為軍事管制區,較少有人為之干擾,因而保存了較完整之自然風貌與海島火山地質原貌。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大武崙砲台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大武崙砲台位於基隆西北方,居外木山漁港後的大武崙山上,也就是情人湖的上方。因其地勢險要,而成為扼守基隆港西側的重要據點,在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的清英鴉片戰爭及光緒十年(西元1884年)的清法戰爭時,清政府均曾派兵駐防。但據其構造及設計特色來看,應為日治時期所改建之結果。大武崙砲台為國定古蹟,位於大武崙山巔,地形居高臨下,地勢非常險要,其標高為231公尺,可西瞰情人湖,北俯大武崙澳,東望基隆港及東海。在進入砲台區的入口處,是一條充滿林蔭落葉的碎石步道。而當抵達山頂的砲台區時,尚可看見以塊石丁順疊砌的砲台結構、砲盤、儲彈室及運輸砲台、機械坡道,雖然現今大砲已經不存在了,但地面仍有明顯的砲架痕跡。大武崙砲台遺址保存良好,包括營區大門步道、洞窟營舍、東稜堡、北稜堡、南稜堡、避彈壕、蓄水池等。區內幽靜、林木翠綠,登上環道的短牆上眺覽四周,基隆嶼、外木山澳漁村、八斗子、北海岸一帶的秀麗風光盡收眼底,是一處觀景、談心的好地,也常為婚紗公司取景之選擇,增添它浪漫的風情。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老大公廟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早期來自漳州和泉州的移民,為爭地盤而引發械鬥,在死傷慘重之後,雙方才深覺後悔,並共同商議建立老大公墓,後更名為老大公廟。所以每年到了農曆七月ㄧ日,鬼門開時便會以隆重的儀式,開啟鬼門來祭拜亡靈,也因此活動,讓老大公廟於七月普渡時,聞名全台。台灣漳泉雙方的械鬥從清朝乾隆一直到道光,咸豐年間達到最盛。咸豐初年,基隆的漳州人和暖暖的泉州人以魴頂(今南榮公墓)為界,但彼此仍常因土地界限,水道灌溉、商業利益等問題結怨並發生衝突,甚至發生械鬥。咸豐3年(西元1853年)基隆的108位漳州人一起去襲擊暖暖的泉州人,但事前被暖暖的泉州人知情,在魴頂設埋伏,將108人全部殲滅,此事件成為基隆史上最慘烈的械鬥傷亡事件。後來經協調,將108人合葬於蚵殼港河畔,當時稱老大公墓,西元1855年起由基隆金、雞、貂、石四堡11姓輪流主普,開關鬼門即在此進行。日治時期,原址建海軍宿舍,老大公墓被迫遷至現址,並於1984年升格為老大公廟。老大公廟最主要的祭祀活動在農曆7月舉行,每年農曆7月1日下午時,會由廟宇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開啟龕門以象徵鬼門開,直到農曆8月1日於「火燒大士爺」與「跳鍾馗」的儀式中關龕門,交接手爐後中元祭結束。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龍崗步道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位於海洋大學後山的龍崗步道是一條環山的水泥小道,路況平坦好走且林相茂密,生態也非常豐富,為近來基隆市政府積極開發的一條結合自然、觀景、健行、賞蝶的休憩步道,全長約2公里,是典型的淺山丘陵常綠闊葉林,目前調查到有紅楠、島榕、筆筒樹等多達三百多種植物,主要以榕樹類與楠木類為代表,其中不乏珍貴稀有的保育類蛙種,以及種類密度相當高的蝶類,是登山健行、野外觀察的好去處。龍崗步道有3個出入口,1個在海洋大學學生第1餐廳旁的射箭場台階,另外2個則在男1宿舍旁,分左右兩邊沿著步道走,都可以通行到步道的最高點。到達最頂端的地方有一個休息的涼亭,可眺望和平島和八斗子漁港的美景。在龍崗步道裡的蛙類有盤古蟾蜍、斯文豪氏赤蛙、拉都希氏赤蛙等,幾乎全年活躍其中,而在春天時,則是以莫氏樹蛙、古氏赤為主;在夏季,除了螢火蟲翩翩飛舞外,還有黑眶蟾蜍、小雨蛙、貢德氏赤蛙、澤蛙、面天樹蛙、白頷樹蛙,各種蛙類齊聚一堂,不同的鳴叫聲四起,好不熱鬧;冬季,是台北樹蛙一枝獨秀的季節,但孤單的叫聲卻也顯得滄桑。每年約在4月底至5月初時,海洋大學會於校區辦理夏日螢火蟲相關生態展覽,有社團推出攝影比賽,還有社團展示龍崗步道的系列生態,讓民眾不用去爬山,就可窺見步道上的昆蟲生態,並接受民眾預約在夜晚的步道做賞螢展覽,夏季時分,龍崗步道是夏日賞螢的最佳地點,整個步道都可以輕易發現點點螢火散佈於步道四周,極具浪漫詩意。 沿著龍崗步道走,還可到達槓子寮砲台,而且周邊還可以順遊碧砂漁港、八斗子公園、潮境公園、綠色海岸等,非常適合親子共同體驗生態之美。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潮境公園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潮境」指的是寒、暖兩潮流的混合區,特別指西太平洋的黑潮與親潮的海水混合處,此區浮游生物孳生,能吸引洄游魚類聚集、成為魚場,也就是魚群較易匯集的地方,夏季時附近海域白帶魚、軟絲「大咬」,總是吸引不少釣客。潮境公園園區原本為一處垃圾集放地,後來經海洋科技博物館籌備處規劃改建後,成為一處看海賞景的最佳去處,而以「潮境」為名的這個公園,因為位於漁港及漁村旁,便希望以這個名稱為地方帶來源源不絕的蘊藏與豐收。進入潮境公園唯一的入口位於長潭里漁港及望海巷漁港中間的一座橘紅色小橋-「平浪橋」,過了這座橋之後,左手邊是長潭里漁村及漁港,右側則是開闊的海蝕平台與海景,在潮境的春夏時分,退潮時的海蝕平台是最佳的自然教室,豐富多樣化的自然生態,讓大家驚呼連連,每個人雙腳都泡著清涼的海水,眼光不停的探尋有趣的潮間帶生物,好不熱鬧!此外,這裡有規劃完善且施工精緻的人行枕木步道,在此散步休閒,吹著徐徐海風,更顯詩意。還有許多意象雕塑品,更顯藝術氣質,在潮境公園中還有一片開闊的草地及涼亭,草地兩側有觀海散步道、林蔭散步道及自行車道,民眾可以悠閒的在此漫步賞景或享受涼風拂面騎乘樂趣。此地除了可以欣賞美麗海景外,白天可以近距離觀賞番仔澳灣周遭海域的海岸地質及生態景觀,也可遠眺基隆山之風光,而當日暮低垂時分,不僅可以看到迷人的夕陽、陸續亮起的九份燈火如寶石般閃爍,令人目不暇給以外,海面上與之輝映的點點漁火更是不可錯過的絕佳景像。潮境公園海域是基隆市的新興景點,每逢假日遊客絡繹不絕,因為整座公園裡的生態豐富,風景秀麗,其潮間帶的豐富生態,更是親子假日遊憩、學童戶外教學的好去處。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奠濟宮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基隆廟口夜市的「廟」指的就是隱身在夜市中的奠濟宮,建於清同治十二年(西元1873年),已有130多年的歷史,是一座百年古剎,為基隆市區最大型的廟宇,廟內供奉的是開漳聖王,也就是唐朝的陳元光將軍,其誕辰迄今已有是1300多年。開漳聖王是河南人,在唐垂拱二年(西元686年)奉命平定閩粵,由於開拓邊疆,安撫當地民眾,恩澤及於閩臺,死後封為開漳聖王。 基隆的先民大多來自閩南,因而對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的德威,非常仰慕;而在基隆建廟奉祀。當時由基隆地方士紳等購買外木山十多頃田地為廟產,以木料建廟其上,但是後來由板橋望族林本源等捐獻現在仁愛區王田里現址 ,並獲得地方熱烈響應,於清光緒元年(西元1875年)建成,當時的奠濟宮、精工細琢,非常壯觀。二次世界大戰奠濟宮也遭炸燬,再加風雨侵蝕多年,宮廟殘破不堪,民國53年由地方人士捐款修建並興建前殿及兩廊鐘鼓樓,使基隆奠濟宮有今日之規模。一般由入廟的階梯數多寡來分辨廟宇的大小以及參禮神祈地位的高低,奠濟宮主祭為開漳聖王陳元光將軍,並奉祀各方神明,開漳聖王在一般民間信仰的道教神明排行上並不是很高,但是在漳州移民心中的地位卻是至高無上的,傳說中的聖王,是唐代的武進士,其不僅平定閩粵邊境之亂,並曾上奏請建漳州,死後地方百姓為崇功報德,在各地建廟隆祀,因此基隆以"七階" 大廟來供奉聖王,所以也稱奠濟宮為「聖王宮廟」。 走入廟殿內,殿內的雕樑畫棟、古色古香,更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在這樣熱鬧非凡的街道中,竟存在著一間這麼古樸且香火鼎盛的廟宇,經年累月總是有著一批又一批的信眾前往膜拜,每年農曆2月15日奠濟宮暨協辦單位得意堂第十組一大早就會舉行祭典,下午則有遊境拜廟的活動,當天奠濟宮管理委員會還會聘請歌仔戲公演兩天,祈求風調雨順,若有人加棚謝戲,還會熱鬧個三、四天左右。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景點名稱:
    基隆市史蹟館  

景點特色詳細說明:
    基隆市史蹟館之前身為人稱「紫薇山莊」的市長官邸,為使基隆市民及遊客能更加瞭解基隆豐富的人文歷史背景與發展過程,特別將市長舊官邸建築重新設計後,成立基隆市史蹟館。其中「紫薇山莊」作為基隆市歷史發展解說中心,展出基隆市歷任市長、還有相關舊建築模型與發展過程;二期史蹟館,則將以電腦聲光設備來凸顯基隆發展的歷程為主。館內所遺留的歷史遺跡與史料,讓您對如何了解基隆,將有更大的幫助。走在史蹟館外的廣場上,目光被地面建築吸引之餘,可別忽略自己腳下逐步踩行的地磚,偶或嵌入幾枚紫薇圖紋及老舊照片參雜其中,為「紫薇山莊」舊名與「史蹟館」新面貌的聯姻,烙下見證印記。在史蹟館的門前右側牆上鑲嵌有兩面石碑,「紫薇山莊」、「市長謝貫一題」,她的前身是「紫薇山莊」,原為基隆市政府公務招待所,第一任民選市長謝貫一任內奠基。基於隱密性與安全性的要求,四周設有高聳的圍牆及鬱密的植栽,也因為如此,一直保有特殊的神秘感。民國九十三年九月結束了「市長官邸」的階段性任務,卸下神秘面紗改以開放並活潑的空間歡迎每一位到訪的朋友。 在史蹟館正廳,沿著地面上橘色的自助導覽線行進,鑲嵌地面上的老照片,逐一見證基隆的發展。沿線自助導覽的第一站,是「專題展所」,配合主題不定期在牆面上做平面作品發表;玻璃櫥窗裡亦有實體文物或藝術創作展示。循導覽線再向前走動幾步,便是「市府櫥窗」,牆上各階段市府沿革對人訴說著國際港市—「基隆」與眾不同的歷史意義,是一種深度;櫥櫃裡姐妹市締結文物,更揭示基隆的國際視野,是歷史意義的廣度。 進入「歷史軌跡」,右側牆上垂掛數幀老照片,依次是「基隆市街今昔」、「基隆的老房子」、「歷史建築十景」三大主題。長廊左側區隔成四個年代界線:「西荷—明鄭時期」、「清領時期」、「日治時期」及「戰後時期」,分別記錄在四面牆板上,照片、圖片佐以簡要文字,速寫過去基隆建市歷經的四個進程。  
文章標籤

12f Group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